莊濟寰:無關風格,以簡言多的完形設計 | Roger Chuang: Nothing to Do with Style. It’s all about Gestalt Principles of Design

翁氏工作室 Studio Weng
字物 Type Matters
11 min readNov 24, 2020

--

美術館需要的平面設計,可不是只有展覽海報。在什麼都能品牌化、體驗為王的年代,品牌視覺識別系統、導視(Wayfinding)和指標設計(Signage Design),一直是美術館視覺規劃不容忽視的一環。精心設計的 Logo 圖像、標準字和色彩,總在我們腦海中,烙印難以磨滅的品牌印象。而清晰易讀的指標,則是帶領我們穿梭在一場場文化藝術展演當中,卻不致於迷失方向。

Text by Daniel Chou | Photography by teikoukei | Image Courtesy by Roger Chuang

這回我們邀請平面設計師莊濟寰(Roger),分享他如何操刀嘉義市立美術館(以下簡稱「嘉美館」)的視覺識別系統與指標設計,還有他遊走文化與商業設計兩界多年所凝練出的獨到觀點!

完形先決、精準設計

與其直接從作品來解釋,Roger 更喜歡從思維來切入。

若想理解嘉美館視覺識別設計,得先從Roger的設計思維說起。他引用莊子「得魚忘筌」的典故,「筌」是捕魚的竹器,但若已擁有魚,筌的存在便不再具有意義。自陳內容優先、不受限於形式和風格;而傾心的平面設計,是穠纖合度、是心理學中的「完形」(指大腦對事物的整體感知,不只是片段部件的總和)。更準確的說,就是一種整體性、精準度、嚴謹度。

近年尋求嶄新形象的台電,也請到 Roger 操刀 TAIPOWER D/S ONE 電幻 1 號所的識別和導視設計。

對完形的嚮往,也反映在他心儀的設計中。問到喜愛的設計師,Roger 立刻興高采烈地秀出手機桌布:一張精心設計的日本藝妓圖像,髮髻、白面、紅眼影和紅唇,一切特徵都化約成色彩飽和的正方、正圓、三角幾何圖形,寓傳統於現代。沒錯,這正是田中一光設計的海報《Nihon Buyo》。接著他又拿出珍藏的吉岡德仁《Crystallize》個展圖錄,指著其中霧白色的吸管裝置作品說:「乾淨,不見得是少,而是去蕪存菁⋯⋯,就像一個房間可能塞滿各種物件,卻還是乾淨的!」顯然,兩位大師精準細膩的美學,正合 Roger的胃口。

Roger 帶來他喜歡的設計大師們著作。

張開耳朵:嘉美館設計的起手式

「任何一個案子,我都不希望自己是第一個講話的人。」秉持著轉譯需求的理念,Roger 與嘉美館的合作一樣始於「理解」和「聆聽」。嘉義地區人文薈萃、底蘊豐厚,曾被冠上「木都」和「畫都」的頭銜、孕育出林玉山、陳澄波等日治時期前輩藝術家,卻始終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美術館。千呼萬喚始出來,嘉美館自然背負著各方的殷切期待。

對於館長、館員和地方藝文團體來說,嘉美館的任務不同於國家級的國立臺灣美術館、或是專注於現當代藝術的臺北市立美術館,嘉美館身為地方美術館,除了以當代視角將美學、藝術、文化扎根於在地生活外,也擔起保存及發揚畫都嘉義之精神與榮光的使命。同時,美術館亦需站在「公共服務」角度,取得廣大市民的共識和支持。因此館方和 Roger 在著手設計前,先針對館內、館外各舉辦了一場工作坊,深度廣納各方想法。

甫落成的嘉義市立美術館(攝影:原間影像 朱逸文)。

想像一個「好玩」的在地美術館

第一場,Roger先針對不熟悉當代設計的館員,分享視覺識別(Visual Identity,簡稱 VI)和 Logo 的價值意義,以及70間以上國際知名博物館、美術館的案例。但也指出部分博物館Logo並未跟上時代,不夠「完形」、空間破碎、襯線字在電子載體顯示上不夠友善。他舉世界上頂尖博物館為例,如英國泰德美術館(Tate)在尚未品牌重塑之前,其標誌超過300個圓點,在應用層面可能稍嫌複雜;而美國惠特尼美術館(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)品牌重塑後的變動識別,又過於前衛,讓大家重新思考「視覺識別」之於嘉美館的意義。同時,工作坊也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來引導館員腦力激盪,表達各自對嘉美館的期許。第二場焦點團體訪談,更從純藝術擴大到文化領域,邀請嘉義文創園區、田野學校、阮劇團、島呼冊店等地方單位與會,同樣陳述各自的想像。

令人欣喜的是,兩場參與者不約而同,希望嘉美館不只藝術,更是文化場館。讓 Roger印象最深刻的是,館員說希望不只看展,還可以「在假日帶小朋友『來玩』」。因此,除了經典的藝術展演活動外,由藝術內涵所擴散出去的美食園遊會、假日電影院等等多元體驗,也是嘉義人現階段所迫切需要的文化養分。

原先倫敦的泰德美術館的視覺識別於 2000 年由 Wolff Olins 設計,在 2016 年由 North 重塑視覺識別,讓應用層面更廣。(Source: North Design Agency)
Whitney 美術館 2013 年時,由荷蘭的 Experimental Jetset 操刀進行品牌重塑,率先採用動態視覺識別。

+1,敞開一道親民的文化之門

由古建築和新建築組合而成的嘉美館,是台灣最受矚目的新誕生的美術館之一。(攝影:原間影像 朱逸文)

經過一番思考,Roger向館方提出「+1」的設計概念。一方面,「+1」和「嘉義」諧音,容易與市民溝通、傳遞親切友善的印象,而非強行附加深奧難懂的哲學概念、產生距離感。Logo造型上,再賦予「文化之門」的意涵,歡迎民眾參與和響應。沒想到,才剛解釋完,館員紛紛驚訝的說:「這不就是我們的館嗎?」原來,同時在修建中的美術館建築,從上方鳥瞰的外型將恰好是「+1」!美麗的巧合,讓提案一舉過關。

嘉美館品牌識別設計。

之後的中英文標準字設計,Roger也煞費苦心。為了保持創作上的開放性,他一向避免過度熟悉他人作品、也不取用現成字型修調,一切依照個案狀況推演。扣準嘉美館的當代性、未來感,他遵循「+1」圖像中幾何、無襯線的造型邏輯,選定黑體做客製設計。如今定案的標準字,修長、寬鬆,連折角也與Logo一樣「沒有妥協的斜度」。定稿後,他接著發展出完整的VI使用準則,也與設計師陳青琳合作製作品牌識別動畫,直接用影音傳達Logo的理念。

短短15秒動畫,襯以悠揚古典樂,畫面中一個個上半桃紅色、下半蒼木色、彷彿有生命的數字「1」,紛紛躍上那逐漸嵌合成形的建築體,跳進右方一字形場館,與美術館融為一體。優雅的音樂、逗趣的動畫,精準轉化了「畫都」基因和鼓勵參與的訴求。

由深度設計陳青琳執導的視覺識別形象宣傳片,將 Logo 為兩個符碼 「+」:動詞,表「參與」;「1」:名詞,表「人」,即民眾,意味著「嘉美館的形成,有賴每一位民眾的參與」。

融入建築皮層、採用清晰黑體的指標

導視與指標系統上,再次反映他清晰的思考邏輯。大方向上,他秉持「可辨識之資訊、高容錯率、全人友善公平使用、低度的肢體勞動」等通用設計原則,而談到兩者的差異,他先是半開玩笑地說「費用不同啦!」一陣大笑後又耐心解釋,「指標」是指圖標(icon)和文字本身,而指標在空間中的落點判斷和釋出資訊的疏理則是「導視」的範疇。以嘉美館為例,檔案室最初雖然有設計圖標,但因屬機密場域,後來與館方溝通後,決定在導引上不需公開標示。

「文鼎UD晶熙黑體」的大字面、大字腔的特性,讓筆畫多的字即使遠距閱讀也不會沾黏而難以辨別。
「文鼎UD晶熙黑體」,整合中文歐文,大幅減少中英混排的困難。

那導視系統又該如何規劃呢?Roger先預先設計圖標後,並經過三次實地勘查。需要確認的重點有三:落點、釋出資訊內容、易識性。先輸出三種尺寸備案於現場放樣觀察後,最後才進行施作。其中,在「確認易識性」階段,才會決定字體、顏色、施作工法。

考量嘉美館腹地不大、空間單純,指標應降低觀眾視覺負擔、聚焦在展覽和作品本身。因此,工法上除了少數玻璃面材使用卡典西德割字,其他位置都採用質地更佳的「絹印灰漆」印在牆上,讓指標彷彿成為建築不可分割的部分。指標的重點除了美觀外,更要符合通用設計的原則,因此在挑選字體上,Roger 選用「文鼎UD晶熙黑體」,因為該字體設計有大字面、大字腔的特性,讓筆畫多的字即使遠距閱讀也不會沾黏而難以辨別。再來,它對設計師十分友善,因為這套字型整合中文歐文,大幅減少中英混排的困難。然而 Roger 點出指標選用字體仍要因地制宜,而非陷入獨厚無襯線黑體的迷思中。他說,其實只要光線足夠、觀看距離夠近,有襯線字也能清楚辨識,以日本設計師色部義昭設計的展覽指標為例,活用明體、圓體反而更具特色。

除了美觀外,更要符合通用設計的原則,因此在挑選字體上,Roger 選用的「文鼎UD晶熙黑體」,即有讓觀眾看得清楚的特性。

施工那天,只見三位絹印師傅,舉起絹版扶靠在白牆上對位,Roger感動地在臉書寫下:這「畫面讓我聯想到魯本斯的畫作《舉起十字架》,那種全身肌肉緊繃的小心翼翼,好有張力。」即使從純藝術創作轉向平面設計,顯然藝術從未離他遠去。回顧他在名導蔡明亮和時尚品牌之間游刃有餘,近年又在《FRESH TAIWAN》國際拓展計畫、《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》中,挑戰用平面轉譯產品設計。或許,藝術的開放性更讓他堅信,勇於跨界、斜槓多元,將是平面設計師面對的未來!

指標從平面躍升成為導視系統,Roger 大多採用質地佳的「絹印灰漆」印在牆上,讓指標彷彿成為建築不可分割的部分,也降低觀眾的視覺負擔。

莊濟寰 Roger Chi-Huan Chuang

角白設計創辦人。曾就讀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,畢業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。參與作品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、TID大獎、金鼎獎、金點設計獎等殊榮,多次受邀與Hermès、Georg Jensen、Longines等時尚品牌合作,並擔綱多項文化展演的主視覺設計,如2016–2018文化部《FRESH TAIWAN》國際拓展計畫、2017–2019 臺灣文博會松菸主題展區,以及北美館、高美館、北師美術館(2013開幕大展、2014《來美術館郊遊》及2016《無無眠」兩檔蔡明亮大展)等多檔展覽。今年代表作包含嘉義市立美術館、台電企業形象旗艦館-電幻1號所、台灣設計研究院《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》的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等。

角白設計:https://www.behance.net/rogerchuang

本篇文字和圖片著作所有權皆屬於文鼎科技和圖片提供者所有,如果您喜歡這篇報導歡迎您透過本文連結分享,如需使用圖像或擷取任何內文,或是有轉載需求,煩請事先與我們聯繫。

場地協力:日目視覺藝術

--

--

翁氏工作室 Studio Weng
字物 Type Matters

翁氏工作室,為一個藝術和文化獨立傳訊顧問公司。我們旨在將最好的文化內容,帶給更廣大的群眾。 www.studioweng.com